今年9月1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在全球濒危物种名单上将大熊猫除名,保护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对此,中国国家林业局作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的回应。
那么专家、业内人士对此持何种观点?大熊猫保护现状如何?大熊猫以后的保护工作应如何开展?11月3日,中国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专家向《华商报》解答了这些问题。
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力
野外种群数量达1864只
据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环保组织,也是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唯一作为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的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1963年开始编制,每四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是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之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划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虽然极危、濒危和易危三个等级只一字之差,但都是受威胁物种。
“中国的保育努力证实了我们可以扭转濒危物种的命运,但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组负责人简•斯玛特对媒体表示。该组织的有关专家表示,考虑到大熊猫的野生种群在缓慢地恢复,联盟决定将它在名录中“降级”。专家分析认为,保护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对偷猎的打击和栖息地的恢复。
中国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佛保局)保护科研科科长党高弟说:“大熊猫被‘降级’,这是对中国保护大熊猫工作的肯定!”
9月9日,饲养员在上海给大熊猫宝宝“花生”测量胸围
责编:sq